听风听雨过清明,吃菜吃肉吃青团
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春节后的第一个假期——清明节来啦!


清明,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,从我国传统历法农历来讲,祖先把五天称为一候,三候为一气,称为节气。全年也由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,清明正是其中之一。《历书》中写到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,因此得名。”


清明时节踏青、野餐的历史,自古就有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“美食节”!


中国人是很奇怪的,任何节日最终都会落到食物上, 春节的年糕、元宵的汤圆 、端午的粽子、 中秋的月饼……甚至,演变到今日,食物本身已经取代了节日最初的纪念意义。


至于清明的食俗其实与寒食节有关。因为这两个节日常常相差不过一两日,后来就合二为一了。


让我们一起看看清明节各地传统美食有哪些吧~

青团

江南人喜欢把艾草和米粉混合做皮,包上馅料,做成扁圆形,上笼蒸熟。此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


清明燕

山西、陕西等北方地区习惯于在清明节时,用面粉捏成燕子的形状,用酸枣树或者杨柳条串连起来,挂在门楣上,用来表达对先贤介子推的“留念”。


乌稔饭

在位于闽东的畲族聚居地,每逢清明前后,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,放入清水中煮沸,捞掉树叶,然后,将糯米浸泡在乌稔汤中,浸泡9小时后捞出,放在蒸煮笼里蒸煮,熟时即可食用。


润饼菜

据说润饼的来源,是在太平天国的时期。当时捻匪作乱,一直蔓延到闽南,尤其是漳、泉一带,由于兵荒马乱,没有时间准备祭品,便有人想出一个办法,把所有的食物卷进面皮中,以此来祭墓。


清明时节,气候潮湿,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。换季的时候身体是最容易出现毛病的,大家一定要注意哦。除了延续传统文化的食俗之外,清明前后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养生。


清明节养生,应注意以下几点↓


饮食宜清淡

这个时节是哮喘、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高发的季节,少食用羊肉之类的荤腥食物,以免动风生痰、助火助邪。

应多吃菠菜、香菜、韭菜、莴笋、春笋这样的时令蔬菜以及像荠菜、马齿苋、清明菜这样能降血降压的野蔬。另外要饮食上要忌辛辣、忌生冷,以免引起肠胃不适。


要注意养肝

这个时节人容易“肝旺”,从而烦躁、发火,因此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,听听美妙的音乐、欣赏春色、喝菊花茶、喝热水对调节肝火很有帮助。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、清肝明目的功效,此时饮用刚好。不但可以养肝利胆、疏通经脉,还驱散体内的寒邪。


最适宜的户外运动是踏青

清明时节,春光无限,踏青、放风筝、荡秋千等等,不仅可以锻炼身体,还能愉悦身心。但要注意的是,锻炼不宜过度,春季也是皮肤病、花粉过敏等症状的高发期,过敏体质的人外出应当做好防护。


虽然清明前后适合踏春旅行,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习俗可以体验。可以就近选择踏春、野餐,也可以依习俗去祭拜扫墓、缅怀故人。或者带家中小孩放风筝、玩“碰蛋”游戏。


祭拜与扫墓

扫墓,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的习俗,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,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。与家人一起祭祀祖先,既能缅怀仙逝之人,同时也拉近亲人间的距离,借机好好孝顺家中长辈,怜取眼前之人。


踏青

又叫探春、寻春、郊游,就是脚踏青草,在郊野游玩,观赏春色。四月清明,春回大地,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与朋友、家人择一适宜的公园或近郊,只要能闲看庭前花开,静看天上云舒就是最闲适的享受。


荡秋千

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。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,再栓上彩带做成,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。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,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,至今仍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。


放风筝

每逢清明,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,夜间也放。过去,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

植树

寒食过去,清明到来,是时候多种些树木了。先人的精神,当像山上的树木,是长青的;人的生命,也当像新种下的树木,在这春风中成长、向上。因此,清明也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。


碰鸡蛋

每到清明,总有一些小朋友愿意碰鸡蛋,就是将两个鸡蛋对在一起,互相捏,看谁能把对方的鸡蛋捏破。因为不能吃热食,这个游戏就成了小朋友们的最爱。


责任编辑
图片:XinR
文字:XinR
推荐菜谱
相关文章
往期专题推荐